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基本概念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与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不同,它没有明确的终止日期,只要不出现法定解除或终止情形,劳动关系将一直持续下去。
很多劳动者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存在误解,认为签订后就获得了”铁饭碗”,用人单位无法解除劳动关系。实际上,这种理解是错误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非不可解除,它只是免除了每隔几年需要重新签订合同的繁琐程序,在解除条件和赔偿标准上与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基本一致。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订立条件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1.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2.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
3.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此外,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解除方式及赔偿标准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解除方式多样,不同解除方式对应的赔偿标准也有所不同。下面将详细分析各种情况下的赔偿标准。
一、劳动者被用人单位劝退
如果劳动者被单位劝退,并以个人原因主动离职的形式办理手续,则没有任何补偿。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实际上是被迫离职,但因为走的是主动离职程序,法律上无法获得经济补偿。
大多数情况下,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员工不会轻易接受劝退,此时通常需要进行协商。
二、用人单位提出协商一致解除
当用人单位提出与劳动者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时,法定标准为N倍经济补偿(N代表工作年限)。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大多数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无法辞退自己,因此对补偿的期望值较高,最终协商结果通常会高于法定标准。
在司法实践中,只要协商过程不存在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等情形,协商一致解除的协议是合法有效的。
三、劳动者因个人原因主动辞职
如果劳动者因个人原因主动辞职,无论是否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都无需支付任何经济补偿。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劳动者可能被用人单位套路,被迫签署主动离职文件。为避免这种情况,劳动者应当警惕用人单位的各种”套路”,如果确实存在被迫离职的情况,应当保留相关证据。
四、劳动者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被迫离职
如果用人单位存在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等违法情况,劳动者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被迫解除劳动合同,此时可获得N倍经济补偿。
被迫离职需要劳动者主动向用人单位发出《被迫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用人单位通常不会主动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一般需要通过劳动仲裁来主张权益。为提高成功率,劳动者应当收集充分证据,证明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
五、劳动者被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辞退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了过失性辞退的情形,如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等。如果用人单位依据该条款辞退劳动者,法定无需支付赔偿。
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用人单位在证据收集、程序履行等方面可能存在瑕疵,大部分单方解除都可能被认定为违法解除,此时用人单位需要承担2N赔偿金(即经济补偿金的两倍)或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
六、劳动者因医疗期满、不胜任工作、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被辞退
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解除劳动合同时,法定赔偿标准为N+1(即工作年限对应的月工资加上额外一个月工资的通知金)。
由于第四十条解除对实体要件和程序要件要求较高,是员工关系管理中的高难度技术,用人单位被认定为违法解除的概率很高。一旦被认定为违法解除,劳动者可以获得2N赔偿金,或要求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七、经济性裁员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进行经济性裁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人员。如果用人单位确实需要裁员,法定赔偿标准为N倍经济补偿。
在实际操作中,许多用人单位可能披着经济性裁员的外衣,实际走的是协商和劝退路线。因为经济性裁员有人数或比例要求、提前说明和听取意见要求、劳动行政部门备案要求等,操作相对复杂。
如果用人单位不符合经济性裁员的相关条件,可能会被认定为违法解除,需要支付劳动者2N赔偿金或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八、用人单位破产、被吊销执照、关闭、撤销等导致劳动合同终止
当用人单位破产、被吊销执照、关闭、撤销等情况发生时,劳动合同将终止,用人单位应当支付N倍经济补偿。这是已经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劳动者面临的唯一合法终止方式,其他都属于解除方式。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经济补偿中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按税前工资计算。如果劳动者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则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法律保护
《劳动合同法》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者提供了一定的特殊保护:
1.根据第四十一条第二款第二项规定,经济性裁员时,用人单位应当优先留用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劳动者。
2.根据第四十二条规定,当劳动者属于特定情形(如患职业病或工伤、在医疗期内、女职工三期、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等)时,用人单位不得依据第四十条(医疗期满、不能胜任工作、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和第四十一条(经济性裁员)解除劳动合同。
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劳动者符合第四十二条的情形,用人单位仍然可以依据第三十九条(过失性辞退)解除劳动合同,或者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维权途径
如果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1.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2.申请劳动仲裁;
3.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如果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金的两倍)。
结语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非”铁饭碗”,它只是在形式上免除了定期续签的麻烦,但并不意味着劳动关系不可解除。用人单位仍然可以通过合法途径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只是需要按照法律规定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对于劳动者而言,了解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相关法律规定,掌握各种解除情形下的赔偿标准,有助于在劳动关系发生变化时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同时,用人单位也应当依法履行义务,避免因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而承担额外的法律责任。
发布者:公益律师,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yils.com/10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