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经历过这样的困境:历经漫长的诉讼程序终于赢得了官司,拿到了胜诉判决书,却发现对方根本不愿意履行法院判决确定的义务。面对这种情况,许多人感到无助和困惑,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其实,我国法律为胜诉方提供了强制执行这一有力武器,可以在对方拒不履行时,通过法院强制执行程序来实现自己的权益。
一、什么是强制执行
强制执行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强制被执行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活动。简单来说,就是当对方不主动履行法院判决时,法院可以采取强制措施,迫使对方履行义务。
可以申请强制执行的法律文书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法律文书可以作为申请强制执行的依据:
1.人民法院作出的具有给付内容的民事判决书和调解书;
2.人民法院按照督促程序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支付令;
3.人民法院作出的具有给付内容的民事裁定书,包括先予执行的裁定书、执行回转的裁定书、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判决裁定和国外仲裁机构裁决的裁定书;
4.人民法院作出的具有财产内容的刑事判决书和裁定书;
5.我国仲裁机构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决定书和仲裁调解书;
6.我国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
7.我国行政机关作出的依法可以由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具有财产内容的行政决定。
二、申请强制执行的条件
要成功申请强制执行,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必须有生效的裁判文书。例如,对于一审判决,必须是在法定期间内无人上诉;对于二审判决,则在作出后即生效。
2.裁判文书必须具有可执行的内容。一般来说,人身关系类的判决通常不能强制执行。
3.义务人在履行期限内拒不履行司法文书规定的义务。
4.申请人在法定期间内提出执行申请,即履行期限届满后的2年内。
5.符合人民法院的管辖规定,即向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三、强制执行的申请期限
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这个期限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这意味着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申请执行的期限可能会延长。
四、强制执行的管辖法院
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五、强制执行的具体流程
1.准备阶段
在申请强制执行前,申请人应当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本人或委托律师查询和了解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
(2)起草《强制执行申请书》,准备相关证据材料;
(3)确认申请执行的期限未过期。
2.申请立案阶段
申请人需要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以下材料:
(1)强制执行申请书;
(2)生效的法律文书原件或者复印件;
(3)申请人的身份证明;
(4)被执行人的基本情况和财产线索(如有)。
法院收到申请后,会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如需补充材料,法院会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在指定期限内补正。
3.执行查控阶段
执行立案后,法院会将案件信息录入法院办案系统,公开执行案件信息。执行法官会操作人民法院执行网络查控系统,对被执行人名下财产进行全面查控,包括银行存款、网络银行账户、证券、股权、不动产、机动车辆、保险理财等。
4.执行措施实施阶段
根据查控结果,法院会采取不同的执行措施:
(1)如果被执行人有银行存款,法院会直接划拨到法院账户,然后支付给申请执行人,执行结案。
(2)如果被执行人没有足额银行存款,法官会分析网络查控查找到的其他财产情况及申请人提供的财产线索,制订执行方案。然后制作裁定书、协助执行通知书,要求相关单位协助查封、扣押被执行人的不动产、机动车辆、证券、股权、公积金等其他财产,并启动财产处置措施。
(3)如果被执行人是单位职工,有工资正常发放,但无法一次性完全履行,法院可以采取扣留提取的办法。由执行员出具执行裁定书、协助执行通知书发给被执行人单位,由单位劳资部门或者财务部门办理相关协助手续,每月为被执行人保留部分生活费(一般超过最低生活保障金),然后逐月扣除。
(4)如果查封了房产及车辆,法院可以进行评估拍卖。具体流程包括:填写对外委托拍卖移交单;房产价格认定(双方议价—网络询价—定向询价—发起评估);摇号拍卖(第一次拍卖,若一拍无人竞拍,再进行第二次拍卖。第二次拍卖一般会降价5%-20%,若二拍无人竞拍,再进行为期60天的变卖。变卖不会降价,若无人竞拍,可以以物抵债)。
5.执行款发放阶段
执行回款从银行扣划到法院账户时(公对公),各级法院采用最高人民法院统一适用的一案一账户,从上至下,透明监管。执行员确定金额到达法院标的款账户后,才能审批发放。
审批流程为:执行员组织办理领款手续—在系统中提请执行局长审批—主管财务副院长审批—院财务进行发放(大约时间7-30天)。
申请执行人需带上身份证、银行卡,填写执行领条和财务领条,手续办完后逐步提请审批,然后耐心等待。开通了银行短信的最好,也可以留下电话号码,发放款项后书记员会提醒自行查账。
六、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时的处理方式
在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被执行人名下查询不到房产、车辆、银行存款等可供执行财产的情况。此时,申请执行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申请将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俗称”黑名单”)的人将面临多种限制,包括:
(1)不能贷款;
(2)不能乘坐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
(3)不能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
(4)不能购买不动产或者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
(5)不能租赁高档写字楼、宾馆、公寓等场所办公;
(6)不能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
(7)不能旅游、度假;
(8)不能让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
(9)不能支付高额保费购买保险理财产品;
(10)不能乘坐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
(11)受到人事录用限制;
(12)不能参加招投标项目。
2.申请司法拘留
如果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但拒不履行,且经法院多次传唤仍拒不到庭的,法院可以对其采取司法拘留措施。
3.申请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情节严重的被执行人,申请执行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追究被执行人的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七、执行中止和终结
在执行过程中,如果出现法定情形,法院可能会裁定中止执行或者终结执行。
1.执行中止
执行中止是指在执行过程中,因出现特定情况,暂时停止执行活动的制度。中止的情形包括:
(1)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
(2)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
(3)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
(4)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5)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
中止执行的情形消失后,执行程序恢复进行。
2.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简称”终本”)是指对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法院将暂时终结执行程序并做结案处理,待发现财产后继续恢复执行的一项制度。
需要注意的是,终本并不意味着债权消灭,一旦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申请执行人可以申请恢复执行。
八、执行异议和复议
在执行过程中,当事人或者案外人认为执行行为违法或者执行标的有争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执行异议。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执行法院提出书面异议。执行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九、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康某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被拘留
2014年,康某向王某借款30万元用于装修,但借款后未按期还款,王某诉至法院。法院判决后,康某未在生效判决确定的时间内履行还款义务,王某申请强制执行。执行中,康某用自己所有的一套房屋(无证)与王某自行达成和解,约定限期内自行处置房产变现后归还借款,并向法院保证按期履行上述义务。但约定的处置和还款期限到期后,经执行员与王某多次催告,康某仍拒绝履行自己的义务。对于康某的失信行为,法院依法决定对其采取司法拘留措施。
案例分析:本案中,康某作为被执行人,在有履行能力的情况下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且违反了自己的承诺,法院依法对其采取司法拘留措施,是维护司法权威和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的必要手段。
十、强制执行的注意事项
1.申请执行要及时,不要超过法定的二年申请期限;
2.尽可能多地收集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提供给法院;
3.在执行过程中积极配合法院工作,及时提供相关证据和材料;
4.如发现被执行人有新的财产,应及时向法院报告;
5.对于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案件,应定期关注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一旦发现其有新的可供执行财产,及时申请恢复执行。
通过强制执行程序,胜诉方可以在对方拒不履行判决的情况下,借助法院的强制力量实现自己的合法权益。了解强制执行的相关规定和流程,对于维护自身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建议当事人在遇到对方拒不履行判决的情况时,及时咨询专业律师,在法律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发布者:公益律师,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yils.com/11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