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误工费是受害人因伤致残无法正常工作而遭受的经济损失赔偿,是保障受害人合法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许多当事人对误工费的计算标准和方法存在疑惑,导致维权过程中遇到困难。本文将从法律规定、计算方法、举证要求等方面,全面解析误工费赔偿的相关问题,帮助受害人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一、误工费的法律依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22〕14号)第七条规定:
“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二、误工时间的确定
1.误工时间的计算原则
误工时间是计算误工费的重要基础,其确定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1)医疗机构证明:误工时间首先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包括住院证明、出院小结、病假单等医疗文书。
(2)司法鉴定意见:当医疗机构证明与司法鉴定意见不一致时,一般以司法鉴定意见为准。
(3)定残日前一天: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这是因为定残后的损失将通过残疾赔偿金等其他赔偿项目予以补偿。
2.不同情形下的误工时间计算
(1)门诊治疗:一般按照医治时间加医嘱休息时间计算,部分地区规定门诊1次按照误工1天计算。
(2)住院治疗:按照住院时间加出院后医嘱休息时间计算。
(3)两次伤残鉴定的情况:如果法院采信了第二次伤残鉴定的结论,误工时间应计算至第二次定残日前一天,这符合完全赔偿原则。
三、误工费的计算标准
1.有固定收入人员的误工费计算
对于有固定收入的受害人,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计算公式为:
误工费=受害人正常情况下的劳动收入-受伤后实际获得的劳动收入
在实践中,有固定收入的认定需要提供充分证据,如劳动合同、社保证明、银行工资流水等。若仅有用人单位开具的收入证明,而无法提供工资单、银行流水等直接证据,且赔偿义务人有异议的,可能会被按照无固定收入处理。
2.无固定收入人员的误工费计算
对于无固定收入的受害人,误工费的计算分为两种情况:
(1)能够证明最近三年平均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
(2)不能证明最近三年平均收入的,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例如,根据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指引,无固定收入且无法证明最近三年平均收入状况的,误工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省、计划单列市上一年度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标准计算。
3.特殊群体的误工费计算
(1)农村居民:多数地区规定,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居民,误工费可参照当地农、林、牧、渔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计算。
(2)退休人员:一般情况下,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不计算误工费。但如有证据证明其年满60周岁仍从事劳动,且因侵权行为而减损收入的,可以根据其提交的相关收入证据,结合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误工费。
(3)未成年人:事故发生时受害人未成年的,一般不计算误工费,但其举证证明确有劳动收入的除外。
四、误工费的计算方法
1.日工资的确定
误工费的计算涉及到日工资的确定,这是一个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目前主要有两种计算方法:
(1)按照365天计算法:年工资额365天误工天数
(2)按照21.75天计算法:月工资收入21.75天误工天数
其中,21.75天是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8〕3号)计算得出的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答复,”如果误工期间仅计算工作日,则应以工作日的工资收入为标准;如果误工期间包括休息日,则应以包括休息日在内的平均工资为标准。”由于误工期间通常是连续计算的,包括休息日在内,因此多数法院采用365天计算法。
2.误工费计算公式
综合各地高院的规定,误工费的计算公式一般为:
误工费=年工资额365天误工天数(日历天数)
或者:
误工费=月工资收入21.75天误工天数(工作日天数)
五、误工费赔偿的举证要求
在申请误工费赔偿时,受害人需要提供以下证据材料:
1.证明误工时间的材料
(1)医疗机构出具的住院证明、出院小结、病假单等医疗文书
(2)司法鉴定机构出具的关于误工期限的鉴定意见
(3)用人单位出具的因伤病休假的证明
2.证明收入状况的材料
(1)有固定收入的受害人需提供:
- 劳动合同或社保证明
- 事故发生前一定期间的工资银行流水
- 用人单位出具的因误工实际收入减少的证明
(2)无固定收入但能证明最近三年平均收入的受害人需提供:
- 税务记录、营业执照、收入明细等
- 个体工商户可提供纳税证明
需要注意的是,用人单位出具的收入证明应当由单位负责人以及制作证明材料的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并加盖单位印章,以确保其真实性。
六、实务中的常见问题
1.兼职收入是否计入误工费
对于受害人在本职工作之外从事的兼职工作,其误工费的计算应当视具体情形而定:
(1)如果兼职工作有固定收入,且能提供有效证据,则可以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
(2)如果兼职工作无固定收入,且无法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则不宜简单参照行业平均工资计算,而应考虑受害人对兼职工作投入的时间、精力等因素,合理确定赔偿标准。
2.出租车司机车辆承包金的处理
对于出租车司机因交通事故导致的车辆承包金损失,应区分不同情况处理:
(1)因出租车司机人身受到损害而造成的车辆承包金损失,属于误工费范畴,应予以赔偿。
(2)因车辆损坏停运而造成的车辆承包金损失,属于间接财产损失,需根据具体案情确定是否赔偿。
3.误工时间的合理认定
在实践中,对于医嘱休息时间的认定存在一定争议。一般而言:
(1)医嘱未明确休息天数的,不应简单采信司法鉴定意见,还应结合受害人伤情、治疗情况和工作情况等综合确定。
(2)医嘱休息届满日早于定残日的,误工时间以医嘱休息届满日为准;医嘱休息届满日晚于定残日的,误工时间最长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七、结语
误工费作为人身损害赔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计算标准和方法直接关系到受害人能否获得公平合理的赔偿。在实践中,受害人应当注意收集和保存相关证据,包括医疗证明、收入证明等,以便在维权过程中充分证明自己的损失。同时,也应当了解不同地区的司法实践差异,选择最有利于自身权益保护的主张方式。
对于法律从业者而言,应当准确把握误工费赔偿的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结合案件具体情况,为当事人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促进纠纷的公正解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发布者:公益律师,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yils.com/3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