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律服务领域,当事人常常面临一个现实问题:请律师打官司需要支付不菲的费用,而诉讼结果又存在不确定性。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法律服务市场出现了”打赢官司再收费”的律师服务模式,即风险代理收费。这种收费方式究竟如何运作?有哪些限制?当事人在选择时应当注意什么?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
风险代理收费的基本概念
风险代理收费是指律师事务所与委托人约定,在案件取得胜诉结果或达成预期目标后,律师才收取全部或大部分服务费用的一种收费模式。如果案件败诉或未达到约定目标,律师则只收取少量费用或不收费。
这种收费模式的核心特点是将律师的收益与案件结果直接挂钩,使律师与委托人形成利益共同体,共担风险、共享成果。对于经济条件有限但案件胜诉把握较大的当事人来说,这种模式无疑具有很大吸引力。
风险代理收费的法律规定
根据司法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律师服务收费的意见》(司发通〔2021〕87号),对风险代理收费有明确规定:
适用范围限制
并非所有类型的案件都可以采用风险代理收费模式。以下案件类型明确禁止实行或变相实行风险代理:
1.刑事诉讼案件
2.行政诉讼案件
3.国家赔偿案件
4.群体性诉讼案件
5.婚姻继承案件
6.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案件
7.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抚恤金、救济金的案件
8.工伤赔偿案件
9.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案件
收费金额限制
风险代理收费可以按照固定金额收费,也可以按照当事人最终实现的债权或减免的债务金额(即”标的额”)的一定比例收费。但律师事务所在风险代理各环节收取的服务费合计最高金额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1.标的额不足100万元的部分,不得超过标的额的18%
2.标的额在100万元以上不足500万元的部分,不得超过标的额的15%
3.标的额在500万元以上不足1000万元的部分,不得超过标的额的12%
4.标的额在1000万元以上不足5000万元的部分,不得超过标的额的9%
5.标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部分,不得超过标的额的6%
合同约定要求
律师事务所应当与当事人签订专门的书面风险代理合同,并在合同中以醒目方式明确告知当事人以下事项:
1.风险代理的含义
2.禁止适用风险代理案件范围
3.风险代理最高收费金额限制
4.可能发生的风险
5.双方约定的委托事项应达成的目标
6.双方各自承担的风险和责任
风险代理收费的常见模式
在实践中,风险代理收费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纯风险代理
案件胜诉或达成预期目标后,律师按照约定比例收取服务费;案件败诉则不收取任何费用。这种模式对律师风险最大,因此收费比例通常也较高。
部分预付风险代理
委托人先支付一部分基础费用(通常为2000-10000元不等),案件胜诉后再按约定比例支付剩余费用。这是目前最为常见的风险代理模式,既减轻了委托人的前期负担,又为律师提供了基本保障。
阶段性风险代理
根据案件进展的不同阶段(如一审、二审、执行等)分别约定风险代理费用。这种模式适合复杂、周期长的案件,可以更加精细地平衡双方风险。
风险代理收费的优势与风险
对委托人的优势
1.降低诉讼门槛:减轻委托人前期经济负担,使更多人能够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2.利益一致:律师收入与案件结果挂钩,更有动力积极代理案件
3.风险分担:案件败诉时委托人经济损失较小
对委托人的风险
1.胜诉后费用较高:相比常规收费,风险代理在胜诉后的费用比例通常更高
2.可能存在合同陷阱:部分不规范的风险代理合同可能限制委托人的诉讼权利
3.服务质量不确定:低质量律师可能为了快速结案而不充分维护委托人权益
对律师的考量
1.收益与风险并存:案件胜诉可获得较高收益,败诉则可能血本无归
2.案件筛选重要:需要精准评估案件胜诉可能性
3.现金流压力: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
如何选择风险代理律师
对于有意向选择风险代理模式的当事人,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评估案件适用性
首先确认自己的案件是否属于法律允许实行风险代理的范围。涉及财产关系且胜诉可能性较大的民事案件最适合采用风险代理模式。
选择正规律师事务所
务必选择有资质、信誉良好的律师事务所。可通过司法行政部门官网或律师协会网站查询律师事务所的执业资质和信用记录。
仔细审核风险代理合同
1.确认合同中明确约定了风险代理的具体内容、收费标准和双方权利义务
2.警惕合同中是否存在限制上诉、撤诉、调解、和解等诉讼权利的条款
3.核实收费比例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上限要求
4.明确约定代委托人支付的诉讼费、鉴定费等费用的承担方式
了解律师专业背景
选择在相关领域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律师,可以提高案件胜诉的可能性。可以通过查询律师以往代理的类似案件结果来评估其专业能力。
风险代理收费的规范管理
为了规范风险代理收费行为,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监管措施:
律师事务所内部管理
律师事务所应当建立健全收案管理、收费管理、财务管理等内部制度,确保律师业务全面登记、全程留痕。律师服务收费应当由财务人员统一收取、统一入账、统一结算,并及时出具合法票据。
行业监督
律师协会负责制定律师事务所服务费标准制定指引和示范文本,以及风险代理书面告知书和风险代理收费合同示范文本,督促律师事务所规范风险代理收费行为。
行政监管
司法行政部门将律师服务收费作为律师事务所年度检查考核和律师执业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年对不少于5%的律师事务所收费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对违法违规收费行为,将依法严肃查处。
结语
风险代理收费作为一种特殊的律师服务收费模式,在降低当事人诉讼门槛、促进法律服务市场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这种模式也存在一定风险和局限性。当事人在选择时应当充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审慎评估案件情况,选择正规律师事务所,仔细审核风险代理合同,以最大限度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对于律师事务所和律师而言,应当严格遵守法律规定,规范风险代理收费行为,切实履行告知义务,不得滥用专业优势地位,不得违背社会公序良俗或者作出显失公平的约定,共同维护法律服务市场的良好秩序。
发布者:公益律师,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yils.com/5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