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精神损失费”这一说法,但很多人对于什么情况下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如何计算赔偿金额等问题并不清楚。本文将从法律专业角度,详细解析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情形、构成要件及赔偿标准,帮助您在权益受损时能够依法维权。
一、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明确规定:”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这一规定为精神损害赔偿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对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情形、赔偿标准等问题作出了更为详细的规定。
二、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情形
(一)侵害人格权造成严重精神损害
1.侵害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
在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动物致人损害等侵权行为中,如果侵害了受害人的生命、健康或身体,给直接受害人及其近亲属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实践案例:某交通事故受害人因事故导致十级伤残,其伤残程度对今后生活带来持续的精神影响,法院综合考虑当地生活水平等因素,判决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6000元。
2.侵害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
未经许可使用他人姓名、肖像,或者通过诽谤、侮辱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荣誉,给受害人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实践案例:某网络用户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侮辱革命烈士的内容进行商业营销,法院判决其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维护了烈士的合法权益。
3.侵害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隐私权
通过侮辱、诽谤、非法搜查身体、非法拘禁等方式侵害他人人格尊严、人身自由或隐私,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实践案例:某消费者在超市购物后,被超市保安怀疑未结账而要求返回检查。虽然消费者通过展示包内物品等方式自证清白,但该行为引起他人围观,导致其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损,法院判决超市赔偿精神抚慰金3000元。
(二)侵害身份权造成严重精神损害
1.侵害婚姻家庭关系中的权益
在婚姻关系中,一方因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家庭成员等重大过错导致离婚,给无过错方造成精神损害的,无过错方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实践案例:在一起离婚案件中,法院认定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与他人存在不正当男女关系,严重违背夫妻忠实义务,妨害婚姻关系和家庭关系,判决赔偿无过错方精神损害抚慰金7000元。
2.侵害监护权
非法使被监护人脱离监护,导致亲子关系或近亲属间亲属关系遭受严重损害的,监护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实践案例:在一起监护权纠纷中,夫妻一方在分居离婚诉讼期间将孩子带离,拒绝告知孩子下落并阻碍另一方行使监护权,法院认定其侵害了对方的监护权,判决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5000元。
(三)侵害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
因故意或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这类特定物主要包括:
1.与逝者有关的纪念物
如骨灰、遗物等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物品。
实践案例:在一起家庭纠纷中,子女一方未经协商擅自将母亲骨灰取走并拒绝告知安置情况,导致另一方无法对逝者进行追悼、寄托哀思,法院判决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20000元。
2.具有强烈情感联系的物品
如长期饲养的宠物、具有特殊情感价值的物品等。
实践案例:某宠物医院在手术后未尽到护理义务导致宠物犬死亡,考虑到饲养人与宠物之间的情感联系,法院判决宠物店赔偿精神抚慰金1000元。
(四)侵害死者人格利益
自然人死亡后,如果有人以侮辱、诽谤、贬损、丑化等方式侵害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或者非法披露、利用死者隐私,或者非法利用、损害遗体、遗骨,给死者近亲属造成精神痛苦的,近亲属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三、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
要成功主张精神损害赔偿,需同时满足以下构成要件:
(一)存在损害事实
精神损害赔偿的前提是存在精神损害的事实。精神损害可以表现为:
1.内在的精神损害:如悲痛、精神忧郁甚至精神失常等;
2.外在的精神损害:如社会评价降低、名誉受损等;
3.间接的财产损失:如因精神损害导致无法正常工作,收入下降等。
(二)行为违法
侵权人的行为必须违反法律规定或者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精神损害行为通常是作为的违法行为,且必须指向特定的权益和特定的主体。
(三)因果关系
侵权行为与精神损害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即精神损害是由侵权行为直接导致的。
(四)主观过错
侵权人主观上必须有过错(故意或过失),才需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在精神损害赔偿中,故意侵害与过失侵害对受害人造成的精神损害程度不同,故意侵害通常会承担较重的责任。
四、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
精神损害赔偿金额的确定,需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侵权人的过错程度;
2.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3.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4.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5.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6.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各地法院对精神损害赔偿金额有不同的参考标准。例如:
-致人死亡的,精神损害赔偿金一般在5000元至10万元之间;
-致人残疾的,可根据伤残等级和责任比例确定,一般不超过10万元;
-侵犯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等精神性人格权的,一般在500元至5万元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侵权人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侵犯他人精神性人格权利,精神损害赔偿金额可能会突破上述限额,根据侵权人获利多少确定。
五、精神损害赔偿的举证要点
在主张精神损害赔偿时,受害人需要注意以下举证要点:
1.证明侵权行为的存在,如提供侵权行为的照片、视频、证人证言等;
2.证明精神损害的程度,如医疗诊断证明、心理咨询记录等;
3.证明侵权行为与精神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4.证明侵权人的主观过错。
六、实务建议
1.及时保存证据:遭受侵权时,应及时收集和保存相关证据,如拍照、录音、录像等;
2.寻求专业帮助:精神损害赔偿案件较为复杂,建议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
3.合理期望:精神损害赔偿金额通常不会过高,应对赔偿金额有合理预期;
4.注意时效:民事诉讼的一般时效为三年,应在法定期限内主张权利。
结语
精神损害赔偿是我国民事侵权责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和精神利益。当您的人身权益或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遭受侵害,造成严重精神损害时,可以依法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在维权过程中,应注意收集证据、把握时效,必要时寻求专业法律帮助,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发布者:公益律师,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yils.com/5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