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面临职场瓶颈、行业变革或个人成长需求,越来越多的中年人选择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简称法考)寻求突破。他们在工作、家庭与学习间艰难平衡,用知识武装自己,开启人生新篇章。这些中年法考人的故事,或许能给同样处于人生十字路口的你一些启示。
中年法考:数据与现状
据统计,2024年法考报名人数超过96万人,比去年增长了12%。其中,不乏30岁、40岁甚至50岁以上的考生。然而,法考的难度也是众所周知的,近四年来通过率从23%递减到13%左右,每4-5名考生中就有一位选择弃考。
对于中年人来说,法考不仅是一场知识的考验,更是意志力与时间管理能力的挑战。他们需要在繁忙的工作、家庭责任之外,挤出时间学习专业性极强的法律知识。
为何选择中年法考?
中年人选择法考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大多与职业发展和自我实现密切相关:
一些人是为了转行做律师,如互联网行业从业者在公司破产后寻求新的职业方向;有些是体制内工作者,希望为退休后开启新事业做准备;还有一些是担心被裁员的高管,想通过法考提升自己的职场价值。
更有一些人是为了完成年轻时未能实现的梦想。比如当年考不上法学院的”三流学生”,或因为结婚生子而放弃法考的法学毕业生,他们希望通过法考证明自己的能力,弥补人生的遗憾。
中年法考人的奋斗故事
46岁的王俊芹:从国企客户经理到律所合伙人
35岁离婚前,王俊芹在济南一家国企做客户经理,月薪两三千元。离婚后,她带着孩子北漂,从国企离职。一次网购维权经历让她意识到法律的力量,开始自学法律知识。
在距离法考只有6个月的时候,她才意识到自己学的内容可以参加考试。白天在互联网公司做销售,下班后去星巴克学习两三个小时再回家。由于时间有限,她只能碎片化学习,吃饭、等人、坐地铁时都在听课、标重点。
第一年客观题和主观题一把全过,半夜出分后,她跑到儿子房间,激动落泪:”妈妈做到了!”
拿到资格证后,她投了四五十家律所,没有一个回应。一个40岁的单亲妈妈,没有法律工作经验,无背景无光环,很难获得机会。最终一个小律所主任愿意收留她做实习律师。
实习律师月薪5000元,她第一个月就拉了45000元的案子。几个月后重新谈条件,把分成比例提高到55%,不要底薪不坐班。第一年创造的营收接近100万元。
五年时间,她从法考到合伙人,用她的话说:”我的时间很宝贵,不会在原地耽误时间。”
40岁的阿林:人力资源总监的自我提升
阿林在人力资源领域工作近20年,一路做到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2019年,一次与老板的争执让她意识到,一份工作不能指望它一直支撑到退休,未来的事情谁都无法预测。
作为非法律本科毕业生,她没有基础,掌握知识较慢。备考期间,她完全保密,不告诉同事,身边人也不理解:”你都这么大年龄了,自讨苦吃干嘛?”
她每天早上6点起床给全家做早饭,上班路上在车里听课,利用午休时间学习,下班路上继续听课。回家后在跑步机上跑五公里同时听课,然后学习到凌晨一点。因为睡眠不足,她出现严重的鼻炎和脱发,多次开车到一半困得不行,不得不停在路边休息。
经过三年努力,她终于通过法考。虽然没有转行做律师,但法考的经历让她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原来我可以这么有耐心,我的毅力可以这么好,其实我不是那么差劲。”
58岁的体制内工作者:为退休后的新事业做准备
一位58岁的体制内工作者,临近退休时决定参加法考。他希望退休后从实习律师做起,即使六七十岁也可以从事律师工作。
由于年龄大了,他学习方式与年轻人不同。眼睛容易疲劳,所以常常用手机外放听课;注意力不如从前集中,同一节课会反复听三四次;主观题需要键盘输入,他不得不重新练习拼音输入法。
他每天学习七八个小时,常常凌晨一点起来学习,刷了一万多道题。在小县城的老年人中,他显得格格不入。周围人不理解,认为他”装什么”,”跟年轻人一起考,好像是做作”。
最终,他一次性通过了法考,并开始准备注册会计师考试。他的儿子受到启发,也开始准备法考。
44岁的苑雯琪:完成20年前的未竟之梦
苑雯琪大学读的是法律,但毕业后没有通过法考。当时她认识了现在的丈夫,对方已是律师,认为”家里又不是开庭,没必要两个律师”。于是她放弃了法考,转而经营知识产权代理公司。
虽然从事与法律相关的工作,但没有律师资格证,她常常感到遗憾。当有人咨询法律问题后,对方往往会说:”要不然再求证一下你老公?”这种不被认可的感觉一直困扰着她。
2020年元旦,她向家人宣布要参加法考。两个孩子非常支持,丈夫则表示怀疑。她没有报培训班,只是买教材,在网上听课,在论坛上认识了几个年龄相仿的考友,互相鼓励。
备考期间,她利用通勤时间听课,晚上学习四个小时,冲刺阶段周末也到公司自习。有几次崩溃大哭,但调整心态后继续学习。
经过两年努力,她终于通过法考。考过后,她转让了公司,进入丈夫的律所做实习律师,专注于知识产权侵权诉讼。虽然收入比以前少,但她相信随着经验积累,情况会越来越好。
中年法考的挑战与应对
时间管理:在工作与家庭间寻找平衡
中年人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时间管理。他们需要在工作、家庭责任和学习之间找到平衡。许多人选择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如通勤路上听课、午休时间看书、深夜或凌晨学习等。
40岁的王婷和丈夫一起备考法考,她分享道:”我早上7点起床,给孩子准备早餐送他上学,然后去上班。地铁上学习一小时,中午休息再学两小时,晚上处理完孩子作业后,10点到凌晨是我自己的时间。”
心理压力:面对质疑与自我怀疑
中年法考人常常面临来自家人、朋友甚至自己的质疑。”这么大年龄了还折腾什么”、”能考过吗”等疑问可能会打击他们的信心。
应对这种压力,一方面需要坚定的决心和清晰的目标,另一方面也需要寻找支持系统,如考友、家人的理解与鼓励。
学习方法:克服记忆力下降的挑战
随着年龄增长,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可能有所下降。中年考生需要更科学的学习方法,如:
多重复:同一知识点反复学习,加深记忆;
联系实际:将法律知识与实际工作、生活经验相结合;
分散学习:避免长时间集中学习,适当分散学习时间;
利用工具:使用思维导图、闪卡等工具辅助记忆。
法考后的职业发展
通过法考只是第一步,中年人在转型为律师的道路上还面临诸多挑战:
如何找到律所实习?对于没有法律工作经验的中年人来说,这是一个难题。可以考虑从小型律所开始,或利用原有行业经验,寻找专业领域的机会。
如何积累案源?中年人可以利用多年职场积累的人脉资源,或专注于与原行业相关的法律服务。
如何平衡收入下降?转行初期,收入可能会大幅下降,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和财务规划。
中年法考的意义:不止于证书
对许多中年法考人来说,法考的意义远不止于获得一张证书:
它是自我挑战和自我证明的过程,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的潜力和价值;
它为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无论是转行还是在原行业提升竞争力;
它是终身学习的实践,培养了持续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它为家庭树立了榜样,特别是对孩子的影响。
正如一位40岁法考通过者所说:”法考带给我新的希望和无限可能,让我养成终身学习的惯性。学习习惯是比’法律职业资格证’本身更有价值的。”
结语
中年法考,是一场与自我的对话,也是一次人生的重新定位。无论最终是否转行做律师,这段经历都将成为人生宝贵的财富。
年龄不是障碍,只可能是借口。不逼自己一把,怎么能知道潜力有多大?对于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中年人来说,法考或许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
发布者:公益律师,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yils.com/7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