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劳动仲裁
劳动仲裁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关系发生争议时,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法进行调解和裁决的一种法律制度。当劳动者遇到拖欠工资、不签劳动合同、调岗降薪、工伤赔偿等问题时,可以通过劳动仲裁寻求法律救济。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仲裁适用于以下几类争议:
一是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是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是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是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是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是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劳动仲裁免费咨询的主要渠道
在当前社会,很多劳动者由于法律知识有限,面对劳动纠纷时往往不知如何维权。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设立了多个免费法律咨询渠道,帮助劳动者获取专业的法律建议。
全国统一公共法律服务热线
公共法律服务热线”12348″是目前最便捷的免费法律咨询渠道。该热线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免费律师咨询服务,劳动者可随时拨打电话咨询各类劳动仲裁问题。除电话咨询外,还可通过”12348法网”官方网站和微信小程序获取在线咨询服务。
使用”12348″进行咨询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拨打电话或登录”12348″官网或微信小程序;
第二步:在民事类咨询栏目下找到”劳动纠纷”选项;
第三步:选择具体的劳动纠纷类型,如不签合同的双倍工资、劳动关系确认、五险一金问题、调岗调薪问题、离职时的经济补偿金、辞职辞退问题等;
第四步:详细描述自己遇到的问题,问题描述越准确,获得的法律意见就越全面精确。
人社咨询服务热线
人社咨询服务热线”12333″同样提供劳动政策咨询服务。该热线主要解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的政策咨询、信息查询、办事指南、在线受理和投诉举报等公共服务问题,其中就包括劳动仲裁咨询。
通过”12333″热线,劳动者可以咨询哪些情况可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申请劳动仲裁的程序和注意事项等问题,获取专业的政策解答。
各地法律援助机构
各地区都设有法律援助机构,为符合条件的劳动者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和代理服务。这些机构通常设在各区县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劳动者可直接前往咨询或预约专业律师。
以深圳为例,设有市法律援助处及各区法律援助中心,劳动者可根据自己所在区域选择就近的法律援助机构寻求帮助。这些机构不仅提供免费咨询,对于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案件,还可提供免费代理服务。
劳动仲裁的时效规定
了解劳动仲裁的时效规定对于维护自身权益至关重要。根据相关法律,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申请。
此外,在时效期间内,有几种情况会导致仲裁时效中断或中止:
一是当事人向对方主张权利的,如通过书面或口头方式要求用人单位解决工资、加班等问题;
二是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的;
三是对方同意履行义务的,如用人单位承诺给劳动者补发工资等。
发生上述情况,会导致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申请劳动仲裁的程序和要点
申请劳动仲裁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要点,以提高仲裁的成功率。
收集证据
在申请劳动仲裁之前,应当收集与争议相关的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工作证、入职通知、工作照片、与用人单位的沟通记录等。这些证据对于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争议事实的发生至关重要。
准备申请材料
申请劳动仲裁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一是仲裁申请书,写明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基本情况、仲裁请求、事实和理由;
二是身份证明材料,如身份证复印件;
三是证据材料,如上述收集的各类证据;
四是其他相关材料,如劳动仲裁委员会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提交申请
准备好申请材料后,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交:
一是直接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
二是通过邮寄方式提交;
三是通过所在地人社局网上服务平台提交(部分地区支持)。
提交申请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将在五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受理后,会安排开庭审理。
参加仲裁庭审
参加仲裁庭审时,应当准时出席,带齐证据材料,清晰表达自己的请求和理由。如有条件,可以委托律师代理出席,提高仲裁的专业性和成功率。
常见劳动仲裁案例分析
案例一:拖欠工资
张先生在某公司工作期间,发现公司连续三个月未足额发放工资。经多次沟通无果后,张先生决定申请劳动仲裁。由于张先生保存了工资条、银行流水和考勤记录等证据,清晰证明了工作事实和拖欠工资情况,最终仲裁委员会支持了张先生的请求,要求公司补发拖欠工资并支付额外赔偿。
案例二:不签劳动合同
李女士入职某公司已满一年,但公司一直未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李女士通过”12348″热线咨询后了解到,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李女士申请劳动仲裁后,获得了未签订劳动合同期间的双倍工资赔偿。
案例三: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王先生因生病请假治疗,公司以旷工为由解除了劳动合同。王先生咨询法律援助机构后得知,根据法律规定,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王先生申请劳动仲裁,最终获得了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赔偿。
劳动仲裁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一:劳动仲裁申请是否收费?
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根据法律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审理劳动争议案件,不得向当事人收取费用。
问题二:申请劳动仲裁是否必须聘请律师?
申请劳动仲裁不必须聘请律师,劳动者可以自行准备材料并参加仲裁。但如果案情复杂或者涉及法律专业知识较多,建议寻求律师帮助,提高胜诉几率。对于经济困难的劳动者,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免费法律援助。
问题三:仲裁裁决后不满意怎么办?
对仲裁裁决不满意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某些特殊情况下,如仲裁裁决生效后,发现对方当事人隐瞒证据等情况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
问题四: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劳动法律法规;劳务关系是指提供劳务一方与接受劳务一方之间的民事合同关系,适用民法典。两者在法律适用、权利保障、争议解决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结语
劳动权益保障关系到每位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当劳动权益受到侵害时,劳动者应当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本文介绍的免费咨询渠道获取专业法律建议,了解劳动仲裁的相关程序和要点,可以有效帮助劳动者解决劳动纠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记住,维权需要及时行动,遵守时效规定,收集充分证据。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自己的劳动权益不受侵害。在遇到劳动纠纷时,不妨拨打”12348″或”12333″热线,获取专业的法律建议,为自己的维权之路增添助力。
发布者:公益律师,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yils.com/8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