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图获取渠道及应用价值

土地利用现状图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基础数据,在城乡规划、资源调查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想要获取高质量的土地利用现状图,需要了解国家级数据平台、官方调查成果和专业数据服务渠道。本文梳理了全国土地利用数据的主要来源、分类标准及获取途径,并解析了不同数据产品的特点和实用价值,助您在研究和工作中高效利用这些宝贵资源。

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图数据来源概述

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图获取渠道及应用价值

土地利用现状图是反映特定区域内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专题地图,是进行国土空间规划、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基础数据。随着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图的获取途径也日益多元化。本文将系统介绍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图的主要来源、数据特点及获取方法,为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

全国土地调查是我国掌握国土资源状况的重要手段,其成果是获取权威土地利用现状图的首选数据源。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简称”二调”)于2007年7月1日开始,以200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数据。”二调”具有以下特点:

1.首次采用统一的土地利用分类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

2.首次采用政府统一组织、地方实地调查、国家掌控质量的组织模式;

3.首次采用覆盖全国的遥感影像作为调查底图,实现了图、数、实地信息一致。

“二调”全面查清了全国土地利用状况,为掌握国土资源家底提供了重要依据。为保证成果的现势性和准确性,原国土资源部每年组织开展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持续更新”二调”成果数据,形成了2009-2016年的连续数据序列。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

2018年9月,国务院统一部署开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简称”三调”),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数据。”三调”在技术方法上有显著提升:

1.全面采用优于1米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制作调查底图;

2.广泛应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无人机等新技术;

3.创新运用”互联网调查”机制,提高调查效率和精度;

4.全流程严格实行质量管控,确保调查成果的可靠性。

“三调”历时3年,动员21.9万调查人员参与,汇集了2.95亿个调查图斑数据,全面查清了全国国土利用状况。自然资源部每年组织开展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工作,不断更新”三调”成果数据。

国家级土地利用数据共享平台

为促进土地调查成果的应用与共享,国家建立了多个数据服务平台,提供土地利用现状图数据查询和下载服务。

国土调查成果共享应用服务平台

该平台是获取官方土地调查成果的重要渠道,网址为:https://gtdc.mnr.gov.cn/shareportal

平台提供的主要数据内容包括:

1.统计报表:包括二调(2009-2016年)和三调(2019年)的全国及省级土地利用数据统计表格;

2.专题图件:提供1:4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利用挂图和分省土地利用图集;

3.缩编数据:提供一定比例尺下的土地利用数据成果。

需要注意的是,平台提供的全国数据未包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以及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用户通过注册登录后可以下载相关数据。

土地调查成果共享服务平台

该平台是早期发布土地调查成果的网站,网址为:https://tddc.mnr.gov.cn/to_Login

平台提供的数据主要来源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2010-2016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标准,并对部分地类进行了适当归并和取舍。用户可以获取全国和省级年度土地利用现状数据。

地理遥感生态网数据平台

除了官方调查成果外,专业数据服务机构也提供土地利用现状图和相关数据产品。地理遥感生态网科学数据注册与出版系统(www.gisrs.cn)是其中的代表性平台。

全国土地利用数据产品

该平台提供的土地利用数据产品主要基于陆地资源卫星遥感影像,经过影像融合、几何校正、图像增强与拼接等处理后,通过人机交互目视解译得到。数据产品的主要特点包括:

1.数据类型丰富:包括栅格和矢量两种数据格式;

2.分辨率多样:提供10米、30米、100米、250米、500米、1公里等多种分辨率;

3.时间序列完整:基本时间序列覆盖1980年至2021年,并可定制2021年、2022年及2000年以后任意年份的产品;

4.精度较高:耕地平均分类精度达90%以上,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平均分类精度85%以上。

用户需要注册登录后才能下载数据。使用平台数据所产生的研究成果中,需要明确注明数据来源。

配套专题数据服务

除土地利用数据外,该平台还提供丰富的配套专题数据服务,包括:

1.气象水文数据:如降水量、气温、太阳辐射量、风速、蒸散量等空间分布数据;

2.土壤数据:如土壤类型、质地、有机质、酸碱度、氮磷钾含量等空间分布数据;

3.社会经济数据:如夜间灯光指数、国内生产总值网格数据、人口密度、兴趣点分布等;

4.遥感影像数据:如陆地资源卫星、高分卫星、哨兵卫星等多源遥感影像;

5.生态环境数据:如归一化植被指数、净初级生产力、叶面积指数等空间分布数据。

这些配套数据可以与土地利用数据结合,开展多维度的国土空间分析和研究。

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分类标准

理解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分类标准是合理使用数据的基础。我国土地利用分类主要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国家标准。

一级分类

根据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类型一级分类包括以下六大类:

1.耕地:包括水田、水浇地和旱地;

2.园地:包括果园、茶园、热带作物种植园等;

3.林地:包括用材林地、经济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等;

4.草地:包括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

5.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其他建设用地;

6.未利用地:包括荒地、戈壁、沙地、盐碱地等。

二级分类

每个一级分类下还细分为多个二级类型,例如:

1.耕地下分为水田、水浇地、旱地;

2.园地下分为果园、茶园、热带作物种植园等;

3.林地下分为用材林地、经济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等;

4.草地下分为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

5.建设用地下分为城市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

6.未利用地下分为荒草地、沙地、裸地、盐碱地等。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数据源可能对标准分类有所调整,用户在使用时需注意数据说明文件中的分类对照关系。

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应用领域

土地利用现状图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国土空间规划

土地利用现状图是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数据,可用于:

1.分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格局;

2.识别国土空间开发的潜力和限制因素;

3.制定科学合理的空间发展策略和规划方案;

4.评估规划实施效果和土地利用变化趋势。

资源环境监测

土地利用现状图是资源环境监测的重要工具,可应用于:

1.监测耕地保护和土地整治成效;

2.评估生态环境质量和土地退化状况;

3.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4.识别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制定保护措施。

学术研究

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多学科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包括:

1.土地科学研究:分析土地利用结构演变规律和驱动机制;

2.生态学研究:评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3.经济地理研究:探索区域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变化的相互关系;

4.城市研究:分析城市扩张过程和土地利用效率问题。

土地利用数据获取与使用建议

基于前文介绍的各类土地利用数据源,提出以下数据获取和使用建议:

数据选择建议

1.明确研究或应用目的,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源;

2.考虑数据的时效性,选择与研究时段匹配的数据;

3.关注数据的空间分辨率,针对不同尺度的研究选择适当精度的数据;

4.注意数据的分类体系,确保与研究需求相符;

5.综合考虑数据获取成本和使用限制条件。

使用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数据使用协议和知识产权规定;

2.在成果中明确注明数据来源,尊重原始数据提供者的权益;

3.充分了解数据的生产方法和质量状况,合理评估数据的不确定性;

4.根据需要对数据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和质量控制;

5.结合多源数据进行交叉验证,提高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结语

土地利用现状图是国土资源管理和空间规划的重要基础数据。随着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土地利用数据获取途径日益多元化,数据质量和时效性不断提升。无论是官方土地调查成果,还是专业数据服务机构提供的产品,都为各领域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用户在选择和使用土地利用数据时,应根据具体需求,合理选择数据源,并规范使用,以充分发挥土地利用现状图的价值和作用。

发布者:公益律师,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yils.com/8939.html

(0)
公益律师的头像公益律师
上一篇 2025年4月2日 下午3:18
下一篇 2025年4月2日 下午2:30

相关推荐